高效开早会,4小细节准没错!!

时间:2018-04-23 08:47:28来源:智天下顾问

大多数企业开晨会的场景是这样的:

经营者和店长分别发表一通冗长繁琐的讲话,员工们只能低头聆听,他们心中在默念“为什么要消磨早晨宝贵的时光召开这么无聊的会议?”“都什么时代了,一封邮件就能解决,干嘛非得集合开会?”


另外,把本来由企业管理层、店长和副店长等特定人群决策的特殊议题作为早会主题也让人匪夷所思。“这种会让我们参加干嘛?”


那么,如何让“开会”变得有序、有激情、有效率?这里有4个小细节,颇值你好好应用。



01


开会的效果为啥总是这么差?


失败的早会还有一种类型,那就是向参加者征求建议,但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却拖延不决。


举个例子,早会主持者再三询问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于是,参会者踊跃发言,听完各种建议后,主持者却得出以下结论:“大家的建议会作为参考,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什么?如果这样,干嘛问我们?”估计这种事情放到谁身上都会有意见。



《星际迷航》里的寇克船长说,如果“开会纯粹就是浪费时间”的说法有半分正确,那你多半曾在开完会后犯过嘀咕——开这种会,能有一丁点儿用才怪!


25年前,心理学家加罗德•斯塔瑟(Garold Stasser)和威廉•泰特斯(William Titus)出版了关于“决策小组中的沟通状况”的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人们在开会的时候,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浪费在听别人讲那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上。更让人郁闷的发现是,真的带着新信息来的人(而且只有他们知道这些信息)往往无法提醒其余的参会者去了解这些信息。


结果就是: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好里说是“还凑合”,往坏里说就是“相当糟糕”。


更多近期的研究证实了他们的发现。


例如小詹姆斯•拉森(James Larson Jr.)和同事们所做的一项实验:他们给医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看了两个有点差异的诊疗录像。看完后,医生们需要跟另一个小组讨论病例,商量出一个诊疗方案。


研究者对实验的设定很聪明:只有当所有医生都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分享出来的时候,才能做出最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然而研究者发现,信息的共享程度极少能达到最准确诊断的要求。因此,不那么理想的决策就导致了没那么好的治疗方案。简言之,结果不好。



02


4个“四两拨千斤”的开会方法



那么,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来确保人们毫无保留地共享信息,高效地进行沟通呢?以下就是4个“四两拨千斤”的开会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适用。


—【 1 】—


参会者在会议前提交信息



这或许听起来有点儿太简单,可极少有人真的付诸实践。这样做之后,大家提交的看法和意见就不大可能受到他人影响。


这个方法对那种希望得到创新想法的会议尤其管用。请大家事先提交想法,往往能让更多人的意见得到倾听,于是就能收集到更多新想法。培训课程和家庭会议也能使用类似的方法。




例如,如果你面临一个问题或一项挑战,需要每个组员都贡献智慧,那么,与其让每一个人都同时说出想法和建议,更高效的做法是请大家花几分钟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主意,然后写下来,提交给全组。




这样做能让那些比较安静的小组成员也能畅所欲言,免得他们的声音被大嗓门的组员淹没。除了一小段静悄悄的时刻之外,这个方法的成本几乎为零。


—【 2 】—

会议组织者最后发言


组织会议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意见会影响大家,这个问题普遍的简直令人吃惊。


如果一个领导者、经理或家长先把看法说了出来,小组成员往往就会下意识地听从,其他的想法和意见就没有机会产生了。


避免这种潜在的不良影响的方式之一,就是让领导者先听完大家的看法,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 3 】—

延伸阅读

热门标签: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