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从要求到落地生效,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时间:2021-06-17 15:04:59来源:智天下顾问

场景一
在某些企业现场,你会发现每一条生产线、每一道工序都挂放有《作业基准书》,密密麻麻的文字一大堆,同时也配有简略的图片,不可谓不全,不可谓不详,给人的第一感觉现场管理“规范、标准、精细”。

不过你再躬下身认真查看,却会发现没有一个作业人员的作业手法与《作业基准书》的要求相一致。

场景二
到某些企业现场参观,你会发现现场的区域规划非常清晰,甚至包括垃圾桶摆放位置都有明确的线条标识,初看觉得该企业现场的5S工作做得不错。

但你若静静地站在现场半个小时,认真观察,却会发现人流的走向、物流的走向并没有严格按照现场的区域通道规划布局走向执行;不妨再翻开垃圾桶盖子,你会发现垃圾桶内存放的废物并没有按照桶上的分类标识执行,一般废、危险废物、可回收废物全部混合存放;固体的、液体的都丢在一个垃圾桶内。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景?也许在某些企业老板或领导心目中认为“我们都规定要求了,现场都挂放着详细的指导书呀”,没错,确实有要求,现场确实有指导书,可为什么落不了地呢?
 
也许有人会怪罪到现场人员的责任意识、执行意识、环保意识……的头上,殊不知,要想理顺管好,从规定要求到落地生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认知,国家法律法规还有人明知不尊、明知故犯,更可况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呢?
 


所以,管理从规定要求到真正落地,必不可少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管理者的监督检查,责任意识源自监督检查,执行源自监督检查,习惯源自监督检查,素养源自监督检查,缺少了监督检查,不论多么完美的管理要求,都将成为一堆废纸,为什么呢?

在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不受监督的权力必定成为腐败”,不妨套用下,“不受监督的行为必将成为随意”、“没有监督机制的制度必将成为废纸”。
 
只有管理者检查到位,团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才会逐渐得到提高,那么,作为管理者,去现场要检查哪些要素呢?每个要素要看哪些关键点呢?

第一:人员(M)


●作业人员
检查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
检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存在精神不集中、疲劳作业、打瞌睡等影响作业质量与效率的情况,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给予及时提醒,询问具体的原因,必要时予以换人,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检查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
生产现场的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大都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作为生产管理者,每次去现场都要把查看人的工作行为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是否存在窜岗操作的违规违纪行为
是否存在不具备上岗资格而上岗作业的行为
是否存在不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
是否存在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的行为
是否存在不按照车间进出流程要求进出车间的行为
是否存在离岗而机器在运转的行为
是否存在嬉闹、追逐、奔跑等影响工作纪律的行为
是否存在边工作边玩弄手机的行为
是否存在边工作边与同事聊天的行为
是否存在与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标准)要求不一致的行为
是否存在设备没有点检直接开机生产的行为
是否存在设备超速运转的开机行为
是否存在攀、爬、坐等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是否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穿戴工作服的行为
是否存在头发、上衣下摆、裤腿等不按要求扎束的行为
是否有在禁忌区域内工作的行为
是否存在疏忽安全标识的行为
是否存在有违章指挥的行为
是否存在有酒后、药后作业的行为

检查作业人员的工作方法
作为生产管理者,每次去现场,都要在关键岗位停留一定的时间,认真观察作业人员的工作,以判断其工作方法是否正确、规范,是否存在有可以改善、提升的空间,必要时予以指导纠正,以提升工作效率、质量、安全。

其次是通过观察确认作业人员的工作方法是否与《作业基准书》或《工艺技术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51, 51, 51); text-transform: none; line-height: 2em; text-indent: 0px; letter-spacing: 0.54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

延伸阅读

热门标签: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