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预防比事后救火更重要!
时间:2024-12-05 13:12:43来源:智天下顾问

通常我们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去想方设法解决已有问题,而不是在问题未出现时就将其消灭在预防性措施。
等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解决,这样做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大量成本已消耗,而且会再次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许多问题根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就思考接下来的工作中。
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在那个环节,并做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问题的产生,如此便不会造成成本的消耗,更会提高工作效率。质量管理强调树立零缺陷—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念,做好一切计划预防不良产品的产生,这样会使工作发挥高效生产力,不会整天为了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头疼。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能解决问题会使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证明其在危机发生后总能化险为夷,显示出其能力的超群绝伦。但如果永远这样进行事后解决问题,那么其最终只能是在一个问题出现后去救火,而不是在问题未发生时就将其消灭,这样最多也只能成为一个“救火员”;而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优秀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会坐等问题发生后再去解决,而是根本就不会让问题有机会发生。优秀的管理者侧重预防性控制,喜欢做计划进行调研,常常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预见问题的可能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预防性控制比事后解决问题重要,事后解决已为时晚了,瑕疵产品、次品、劣质品已出现;而这将造成产品的返工、返修,并会导致成本的消耗、交货期的延迟、库存的增加,而由此引起客户的不满意产生的损失。丰田公司的“改善面板”便是一种预防性控制,这多是流程的每一步质量管理。
丰田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人总是热情高涨提出对生产中的保质增效又降低成本的建议。在改善面板上,会有日常生产工作中频繁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是可以通过相关措施有效避免的。就像一个工件,改善面板会指出该大概是属于易损工件需经常更换,而工人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工作;发现该工件易损部位只是尾部,是可以单独更换工件尾部的,完全不用整个工件更换,这样无疑将有效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能习惯事后解决问题,这样即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强,也只能是疲于应付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由于问题成堆不得不发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解决问题,这将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要解决问题就将导致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来预防问题的发生。习惯事后解决问题,只能说明问题太多,同时也说明管理失败。如果永远强调事后解决问题,管理者将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优秀的管理者总是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远见和洞察力,由于他们的调研能力很强,总是在工作之前就做好相关的计划,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前。

有的企业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的不断强调质量,但质量却从未有过任何改善。虽然员工都知道了质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还是如以往一样,没有丝毫进步,质量问题频繁发生。计划是保障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进行预防性控制的有效手段,同时是提高质量的有效保障。在管理实践中,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列宁指出过:“任何计划都是尺度、准则、灯塔、路标。”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计划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切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员工最基本的技能就是做计划,因为做计划可以培养员工形成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只有做好计划,方能做到工作的有序开展,忙而不乱,增强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常我们在工作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就是立马开始进行工作,这一点我们与西方人恰恰相反。西方人在接到工作任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展调研活动并做好计划。
由于事先进行调研并做了详细的计划,在开展工作后基本就不会碰到问题,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做好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措施。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