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生产现场,检什么?查什么?(6大项、26小项)

时间:2025-05-07 13:33:12来源:智天下顾问

检查生产现场,检什么?查什么?

现场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就是善于监督检查,那么,检查生产现场,检什么?查什么?只有精准了解清楚这些,才能实现检查的目的,有效督促现场的管理效益持续提升。

01、人员

人员检查现场首先就要检查现场的作业人员,因为作业人员的表现是决定现场效率、安全性和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不仅是确保合规性的基础,也是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评估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检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检查内容:

1.查人员的技能条件

检查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否满足所在岗位的上岗技能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关键工序或高风险操作的岗位,技能要求尤为严格。对于能力还没达到的通过培训和小组学习来弥补技能差距。

2.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在现场监督过程中,观察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行为至关重要。将他们的实际操作与既定的操作规程(如作业基准书、作业规范)进行对比,确保每一步骤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3.查人员的操作状态

当作业人员分心时,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也可能出现差错。为此,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专注的工作环境,减少干扰因素,并检查员工在工作环境下的工作状态。

  • 操作人员是否存在疲劳作业的状态

  • 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情绪不稳的状态

  • 操作人员是否存在烦躁急躁的状态

  • 操作人员是否存在表情异常的状态

4.查人员的操作防护

安全始终是生产的首要考虑。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现场的安全操作要求,正确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这不仅是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有效方式,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体现。

  • 严禁不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

  • 严禁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不规范上岗作业

  • 严禁穿戴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

  • 严禁穿戴非指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5.查人员的工作位置是否合理

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也会影响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合理的站位可以帮助员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材料和工具,同时也能避免因不当姿势造成的身体损伤。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灵活调整站位,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一个最适宜的位置上开展工作。

02、设备

设备作为生产现场的核心资产,其状态直接影响到作业的安全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生产的效率。因此,对设备的检查是现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 查设备外观状况

设备的外观不仅反映了其维护水平,也是发现潜在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在检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防止因设备外观不清洁影响操作或运行

  • 设备外观的警示标识的清晰易辨认性

  • 设备外观的完整状况,是否存在破损

  • 设备外观线路管道的完整性

  • 设备外观链接处或螺丝的紧固性

  • 设备防护措施的完整性

2. 查设备运行状态

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持续稳定地工作。通过感官检查(听、闻、摸)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及时捕捉到早期故障信号,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态恶化。

  • 声音:倾听设备运转时的声音是否平稳均匀,有无异常噪音。

  • 气味:嗅探周围空气中是否存在焦糊味、刺鼻气体等异味。这类气味往往提示电气元件过载发热、绝缘材料老化分解等情况,需立即停机检查。

  • 温度:用手背轻触外壳或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关键部位的温度,判断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3.查设备的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是衡量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它们不仅决定了设备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还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 精度:检查加工尺寸、位置偏差等几何参数是否符合图纸规定,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 速度:验证主轴转速、进给量等运动参数是否稳定可控,避免因忽快忽慢而影响加工质量或造成刀具断裂。

  • 压力:监控液压、气压系统的压力值,保证其在额定范围内波动。

  • 电流/电压:记录电机输入电流、供电电压等电气参数,评估设备的负载情况和电源质量。

4. 查设备的点检记录

点检记录是对设备健康状况的历史记载,它为后续的维护保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设备每一次开机都要做好“设备开机前的状态点检确认”,按照要求填写“设备开机前的状态点检确认记录”,所以,去现场检查同样要查看设备的开机点检确认记录,目的:

  • 确认设备开机前的点检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 确认设备开机前是否按照要求实施了点检

  • 确认点检发现的异常情况是否得到了及时处理

03、物料

现场作业过程中所用的各种物料的状态及其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现场检查时,物料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查物料的存放状态

物料的正确存放对于保证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至关重要。在检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物料的存放位置是否符合MSDS的要求

  • 物料的密封情况是否符合MSDS的要求

  • 相邻存放的两种物料的间隔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 盛放物料的容器是否完整

2. 查物料的防护状态

每种物料都有特定的安全防护需求,这些要求通常可以在MSDS或SDS中找到。

  • 环境条件:根据物料的特性,确认其是否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如避光保存、防止倒立、阴凉干燥处存放等。温度和湿度控制对于维持物料的稳定性尤为关键。

  • 特殊要求:对于有特殊储存要求的物料,如需在低温下保存的试剂或需要防潮包装的材料,要确保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此外,还应注意物料的堆码方式,避免因不当堆放导致容器倾倒或破裂。

3. 查物料的警示标识

清晰且准确的警示标识可以帮助员工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因此,在检查时,一定要查看物料的警示标识:

  • 是否有警示标识

  • 警示标识是否正确

  • 警示标识是否清晰

  • 警示标识是否易辨认

  • 警示标识是否醒目

4. 查物料的应急措施

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在物料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泄漏、溢出等。为此,现场必须配备有效的应急响应设施和程序:

  • 种类齐全:根据MSDS或SDS的要求,检查现场是否配备了足够的应急设备,如吸收垫、洗眼器、急救箱等。这些设备应当易于获取,并定期维护保养。

  • 培训到位: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接受了必要的应急处理培训,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应急设备,以及在事故发生时应采取哪些步骤。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预案明确: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从初期响应到后期清理的全过程。预案中应包括责任分工、联系方式、疏散路线等内容,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快速有序地展开救援行动。

5. 查物料的使用状况

物料的使用合规性不仅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还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检查时,一定要认真查看物料的使用过程!!!

  • 物料的使用用量

  • 物料的使用方法

  • 使用物料时的安全防护

  • 物料的使用顺序

  • 物料的使用环境

  • 物料的使用工具

6. 查物料的保质期限

物料的保质期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过期的物料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效力,甚至变得有害。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

延伸阅读

热门标签: 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