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日工作清单
核心目标:确保生产连续性、及时处理异常、维持现场秩序
1. 班前准备
- 安全检查:提前10分钟到岗,检查设备运行、消防通道、危险源规避等。
- 交接班:与上一班交接生产进度、未完成工单、设备异常及物料短缺预警。
- 早会召开(10分钟):
- 传达当日生产任务、安全提醒、复盘前日问题;
- 确认员工到岗状态,细化任务分配至每条产线。
2. 班中巡检
- 周期性巡检(每小时1次):
- 检查设备参数(速度/温度/压力)、在制品堆积、员工操作规范性;
- 关注关键岗位、新员工操作及工序平衡。
- 异常响应:
- 轻微异常(如个别不良品)由员工自主处理并记录;
- 重大异常(如设备停机)启动安灯系统,主导根因分析。
3. 班后总结
- 数据记录:统计产量、不良品数、异常工时,形成日报表。
- 交接与6S:
- 交接未完成工单、设备待修项、物料预警;
- 监督员工按6S标准清理现场。
- 复盘与计划:
- 分析当日效率/质量问题,制定次日改善措施。
二、每周工作清单
核心目标:优化流程、提升团队技能、推进持续改进
1. 指标追踪与汇报
- 汇总周产量、良品率、OEE(设备综合效率)等KPI数据。
- 分析未达标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2. 团队管理与培训
- 多能工培养:更新技能矩阵图,安排轮岗或跨工序培训。
- 周例会:
- 讨论改善提案(如每周2条建议),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
3. 设备与工具维护
- 检查设备点检记录、工装夹具保养状态,预防性维护计划执行。
4. 物料与计划协调
- 确认下周物料到货情况,调整排产计划。
三、每月工作清单
核心目标:战略落地、系统优化、长期绩效管理
1. KPI考核与目标拆解
- 将企业战略拆解为班组级指标(如直通率、安全工时),分配至个人。
- 评估员工绩效,提出考核建议。
2. 精益改善推进
- PDCA循环:
- 总结月度改善项目(如SMED换模时间优化),验证效果并标准化。
- 5S评估:检查工具柜定位偏差(≤2cm)、物料区划线等标准化执行。
3. 资源与预算管理
- 审核月度物料消耗、异常工时成本,优化资源分配。
- 申报设备维修、培训等预算需求。
4. 人才梯队建设
- 制定下月轮岗计划,确保80%员工掌握跨工序技能。
- 组织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如沟通技巧、问题分析工具)。
四、工具与方法支持
- 日常工具:5Why分析表、鱼骨图、安灯系统、OEE看板。
- 数据记录:生产日报表、异常工时追踪表、技能矩阵图。
- 精益工具:SMED快速换型、标准化作业(SOP)、Kaizen改善周。
关键提示
1. 二八原则:聚焦20%关键任务(如瓶颈工序、高频异常),避免琐事消耗精力。
2. 预防性管理:通过班前会、周期性巡检减少突发问题。
3. 员工赋能:授权多能工处理轻微异常,培养自主改善文化。